内塔尼亚胡大概没想到,自己刚把矛头转向中国,一转身就撞上了一堵意想不到的铁墙。 这位以色列总理不久前还信誓旦旦地声称中国和卡塔尔联手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以色列发动“信息战”,试图在国际上孤立以色列。 他甚至警告中国不要插手中东事务。 结果话音未落,中东地区就爆出重大消息——沙特和巴基斯坦突然签署共同防御协议,明确规定对任一国家的攻击都将被视为对两国的共同侵略。
这一协议来得突然,却意味深长。 巴基斯坦不仅是中国的铁杆兄弟,还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沙特选择与巴基斯坦结盟,无疑是对以色列近期军事行动的直接回应。 就在协议签署前几天,以色列战机刚刚轰炸了卡塔尔首都多哈,震惊了整个阿拉伯世界。 卡塔尔长期扮演中东调解人的角色,甚至与美国关系密切,却依然未能幸免于以色列的空袭。
内塔尼亚胡对中国的指责迅速遭到了中方强硬回击。 中国驻以色列使馆直指这些言论“毫无事实依据”,并用“病急乱投医”来形容以方行为。 使馆发言人强调,以色列面临的国际孤立根本不是因为什么信息战,而是其自身军事行动的结果。 中国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一贯明确:反对伤害平民,支持两国方案,推动和平谈判。 中方认为,以色列试图将中国当作替罪羊,完全是找错了对象。
以色列最近在中东的军事行动确实令人瞠目。在短短七十二小时内,以军先后对六个国家发动了袭击,包括黎巴嫩、叙利亚和卡塔尔等国。 以方甚至公然宣称:“世界上没有任何角落是安全的,我们将对任何地点的敌对势力采取果断措施。 ”这种强硬姿态虽然展现了军事实力,却也让以色列在国际社会上付出了沉重代价。
联合国调查委员会已经认定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行为可能构成种族灭绝,欧盟宣布对以色列极端主义部长和暴力定居者实施制裁,甚至连英国都表示将在特朗普离开白宫后承认巴勒斯坦国。 142个国家在联合国大会上支持关于巴勒斯坦“两国方案”的决议,只有10个国家反对。 这些事实都表明,以色列正面临空前的国际孤立。
内塔尼亚胡的指责不仅在国际上站不住脚,在以色列国内也引发了批评。 反对派领袖拉皮德直言,当前困境完全是内塔尼亚胡政府错误政策的恶果。 以色列制造商协会主席罗恩·托默则警告,内塔尼亚胡提出的经济“自给自足”模式可能给以色列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 随着国际投资撤离和出口市场萎缩,以色列的经济命脉正面临严重威胁。
沙特和巴基斯坦的防御协议改变了中东的力量平衡。巴基斯坦是伊斯兰世界中唯一的拥核国家,其军事实力不容小觑,此前印巴空战已经展示了巴空军的作战能力。 对沙特来说,与巴基斯坦结盟意味着获得了可靠的“核保护伞”,而不必过度依赖美国或激怒其他大国。
这个协议还可能产生连锁反应。 阿联酋和科威特等逊尼派国家与巴基斯坦关系密切,很可能效仿沙特与巴基斯坦探讨军事合作。 如果更多阿拉伯国家与巴基斯坦形成防御联盟,以色列在中东将面临完全不同的战略环境。 其“先发制人”的军事策略将受到极大制约,任何军事行动都需要更加谨慎。
卡塔尔遭袭事件已经让阿拉伯国家感到自危。 尽管卡塔尔花费巨资购买了美国防空系统,但在以色列战机面前却形同虚设。 更让卡塔尔寒心的是,空袭发生后10分钟,美国才打来安慰电话,轻描淡写地说这是“误炸”。这种态度让海湾国家意识到不能完全依赖美国的保护。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内塔尼亚胡一边指责中国操控社交媒体,一边却无视一个基本事实:中国社交媒体上的反以情绪完全是以色列自身行为的结果。 加沙地带超过6.4万平民丧生,无数医院和难民营被炸,这些画面通过社交媒体传遍世界,自然引发了全球民众的愤怒。 这不是什么信息战,而是人道主义灾难的真实反映。
中东媒体分析指出,内塔尼亚胡的强硬言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转移国内压力。 他深陷贪腐丑闻,支持率持续走低,司法改革引发大规模抗议,甚至国防军预备役士兵都宣布暂停服役。 通过制造外部敌人,他试图凝聚国内支持,维持政治生命。
以色列对多哈的空袭不仅激怒了卡塔尔,也让美国感到不满。 据报道,特朗普亲自打电话质问内塔尼亚胡为何在空袭前几分钟才通知美国。 卡塔尔不仅是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盟友,还长期承担驻美军费,相当于向美国缴纳“保护金”。 以色列的行动直接暴露了美国无法兑现安全承诺的事实,削弱了华盛顿在全球盟友中的公信力。
巴基斯坦与沙特的防御协议虽然刚刚签署,但已经让以色列感到压力。 巴基斯坦作为中国的传统盟友,此次行动也被视为对中国立场的一种间接支持。 中国在中东问题上始终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既与以色列保持经贸合作,也与阿拉伯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这种平衡策略让中国在该地区拥有独特影响力。
内塔尼亚胡似乎陷入自己制造的困局中。他试图学习古代的斯巴达,将以色列打造成军事自力更生的“超级斯巴达”,扬言要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应对可能持续多年的国际孤立。 然而,这种强硬姿态正在让以色列付出越来越大的代价。
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紧急峰会在卡塔尔召开,57个国家一致谴责以色列的侵略行为。 多个国家代表提出,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应该团结一致,组建一个类似于北约的军事联盟,共同对抗来自以色列的威胁。 这种团结程度在近年来颇为罕见。
石油作为一种战略武器也可能被重新启用。 有消息称卡塔尔正考虑对那些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石油禁运。 回顾历史,1973年石油危机期间,欧佩克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石油禁运,导致美国工业生产暴跌14%,日本经济跌幅超过20%,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出现经济负增长。 如果历史重演,将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内塔尼亚胡的“疯狂”指责不仅没有获得国际认同,反而加速了以色列的孤立。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得罪中国不仅不会为以色列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可能让其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面临更多困难。
中东局势正在发生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沙特和巴基斯坦的防御协议只是一个开始,阿拉伯世界的团结程度超出预期。 以色列如果继续一意孤行,可能会发现自己面对的不再是分散的对手,而是一个日益联合的阵线。内塔尼亚胡的强硬言论和政策正在促成他最不愿看到的局面——一个团结反以的中东联盟。
网上配资114,好股配资网,中国股票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